4月22日,網絡上突然流傳出一段特斯拉 Model S自燃起火的視頻。事后,特斯拉在微博上回應,此事發生在上海。昨晚已于第一時間派出團隊趕往現場。除特斯拉之外,此次自燃事故還造成了停靠在特斯拉旁邊的兩輛轎車起火,所幸此次事故未造成人員傷亡。但這已經不是特斯拉第一次發生自燃事故了。
那么接下來的問題就是,要是自燃時有人坐在里面會怎樣,還有人敢買特斯拉嗎?其它新能源汽車還安全嗎?有專家表示,電動汽車自燃,主因還是電池。電動汽車是依靠新能源作為動力能源,沒有油路的冷卻系統。電動車是綜合車輛的動力控制和驅動方面的先進技術,形成的技術原理先進、具有新技術、新結構的汽車,電路如果出現了問題,就會引發各種事故。因此,新能源車發生事故的概率要高于技術成熟的普通燃料車。
由于特斯拉自燃事故,22日特斯拉概念板塊已經出現了跌停的股票。分析人士認為,近期新能源汽車表現其實相對較好,特別是氫能源概念更是板塊龍頭,但特斯拉事故可能會引發公眾的一些疑慮,畢竟給消費者造成的心理陰影還是比較大的,這可能會對整個板塊的估值帶來一定沖擊。
特斯拉又現自燃事故
據網絡資料顯示,4月21日晚20時30分許,徐匯區裕德路泰德花苑小區地下車庫內,一輛黑色特斯拉轎車突然冒出白煙,不到5秒鐘,迅速起火燃燒。事發造成特斯拉在內的三輛轎車起火,自燃的特斯拉損毀嚴重,燒得只剩框架。
據上海本地媒體新民晚報報道,車主稱,起火前一小時,他將車輛停泊到車庫內,并未充電。實際上這輛車在起火前幾小時才進行完超級充電,將續航里程提升至了350多公里。車主說,這輛特斯拉是一輛試駕車,購買當時打了七折,車價約72萬元,目前車輛還沒過保修期,三年半共計行駛約6萬公里。這起火災還殃及了附近車輛,現場照片顯示至少有兩輛車的車頭部位,在火災中被燒得幾乎只剩骨架。
隨后特斯拉在微博上回應稱:在得知這起發生在上海的事故后,昨晚(21日)第一時間派出團隊趕往現場。目前正在積極聯絡相關部門并配合核實情況。
可以說,特斯拉起火已經不是一次兩次,而是很多次:
2016年1月,在挪威的一家超級充電站中,一輛正在充電的Model S突然起火,整輛車幾乎被燒得只剩架子;
2017年4月,美國紐約州一名車主駕駛Model S撞到了路邊一塊巨石上,Model S開始自燃,所幸無人員傷亡,但這輛Model S幾乎燃燒殆盡;
2018年5月,一輛特斯拉Model S在美國加州發生碰撞事故后起火,明火被撲滅后,電池組又發生了兩次自燃;6月在洛杉磯,一美國演員駕駛的特斯拉Model S在行駛中毫無征兆地冒煙起火;
年初,重慶某小區的地下車庫中,一輛特Model S在未充電、未被碰撞的情況下發生自燃,所幸被物業及時撲滅;
2月底,美國佛羅里達州發生一起特斯拉撞樹事故中,后引發了電池起火,遇難車主的尸體“嚴重燒傷,無法辨認”;
3月份,在廣州市天河區,一輛特斯拉Model S發生自燃,車輛受損嚴重。發生自燃的時候該車既沒有充電,也沒有發生碰撞。
特斯拉概念股跟隨市場殺跌
特斯拉自燃也引爆了A股市場上的特斯拉概念股。
華友鈷業收盤接近跌停,該公司前面因為重組停牌,22日復牌后,股價曾小幅沖高,但很快掉頭向下。該公司曾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的下游客戶主要為鋰電正極材料生產廠商,是特斯拉等鋰電池用戶的上游企業。公司與特斯拉沒有直接的業務往來,但公司部分高端三元前驅體產品已進入特斯拉儲能產業鏈。
三花智控大跌4.61%。該公司曾在在互動平臺回應稱,三花汽零已經確定為特斯拉Model 3獨家供應熱管理零部件共7個項目:帶電磁閥的熱力膨脹閥、電子膨脹閥、電子油泵、油冷器、水冷板、電池冷卻器、壓塊。
國機汽車殺跌3.87%。特斯拉自進入中國市場以來,一直由國機汽車提供其進口汽車需要的3C認證、報關、倉儲、物流等服務。這幾年,國機汽車已與其建立了深層次的戰略互信。同時,公司也與特斯拉展開了新能源汽車的租賃合作。
最為重要的是,特斯拉殺跌也拖累到了比亞迪的股價。全天比亞迪殺跌4.02%,作為中國電動汽車的龍頭企業,近期比亞迪股價表現非常突出,三個交易日之前還一度漲停。
顯然,特斯拉自燃已經影響到了整個新能源汽車板塊的估值。數據顯示,新能源汽車板塊整體市值一天蒸發858億元。
但氫能源依舊是市場最熱的板塊,整個板塊有6只個股漲停,過半數個股逆市上漲。
氫燃料電動車是否安全?
特斯拉的三元鋰電池屢屢出現火燒事故,那么氫燃料電池是否就非常安全呢?
有一位叫侯玉迪的專業人士曾在搜狐上發文表示,關于硬件上的難題,氫能源車燃料的棘手程度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氫氣是可燃氣體并且還非常容易產生爆炸,基于這一點,氫燃料電池車的儲氫安全性能是非常關鍵的。儲氫罐自然是高強度的,各種電子系統的實時監測也必不可少,但這始終無法改變氫氣天生不穩定的特性。這種不安的感覺,某款給后懸掛打了補丁的德系車車主們應該能體會得到。
豐田汽車研發中心(中國)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總經理湯田修曾表示,采用高強度和高耐久性的的高壓氫氣氣瓶,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防止氫氣泄露。目前一些較為先進的氫燃料電池汽車,已成功通過爆破、耐火、碰撞、槍擊等測試,符合國際主流車輛安全標準。而即使發生泄露或碰撞,汽車上的傳感器也可以第一時間檢測到,并切斷氣瓶閥門。已經泄露的氫氣,由于其非常輕,通過對車上氣瓶、導管等部件位置的合理安排,能夠使氫氣很快擴散,防止其聚集引發爆燃。
中國工程院院士衣寶廉亦曾就氫能源電池的安全性進行過解釋,他認為,人們對氫氣這種燃料缺乏了解,如果采取必要的措施,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碰撞安全性能是完全有保證的,能夠滿足和符合國家碰撞安全標準。
然而,氫燃料電池并非鋰電池,其技術門檻之高可能也不是鋰電池可以比擬的。鋰電池電動車技術已經發展了很多年,尚且還經常有事故發生。那么,氫燃料電池現在發展到了什么階段,技術是否已經成熟,安全性能否保證,公眾可能對此仍有一些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