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億年前的熱帶海灘森林是什么模樣?我們或許能在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最新發布的一塊琥珀中一窺端倪。化石生物群和埋藏學分析結果表明,產生該琥珀的森林位于熱帶海濱地區,環境類似于當今的一些熱帶海岸森林。相關研究14日在線發表于《美國科學院院報》。
該枚琥珀保存了異常豐富的化石類群,包括1個菊石、4個螺類、4個等足類、23個螨蟲、1個蜘蛛、1個馬陸和至少12個昆蟲成蟲標本(蟑螂、甲蟲、蠓和蜂)。科研人員歷時兩年對這些化石進行了詳細的鑒定,發現菊石、螺類和1個等足類屬于海相生物,其它節肢動物皆屬于陸棲類群。這是首次在琥珀中發現海洋動物菊石。
菊石是海生無脊椎動物,生存于泥盆紀至白堊紀。研究團隊利用高分辨率顯微斷層掃描技術(顯微CT)對琥珀進行分析,獲得了包含縫合線結構的高精度三維重建圖像。形態分析表明,這是一個幼體菊石標本,屬于Puzosia亞屬。該菊石類群的分布時限為白堊紀晚阿爾必期到塞諾曼期(約1.05億年至9300萬年前)。
琥珀是遠古植物的樹脂經過長久的地質作用形成的化石。琥珀常常含有保存很好的陸地生物,例如花、微生物、昆蟲甚至蜥蜴和鳥類。由于產生條件和保存環境的限制,琥珀很少保存水生生物,海洋生物更是鳳毛麟角,而水生生物化石常常能提供關鍵的生態環境信息。這些遠古的生態環境信息為我們了解未來陸地生態系統的變化提供了重要參考。研究人員根據殼體破損、軟體丟失、細砂粒推斷出菊石在被包裹前已經死亡,被海浪搬運到熱帶海濱地區。樹脂分泌,在樹干上包裹了一些昆蟲后,流到地面包裹了菊石、螺類和地棲的一些動物。這枚樹脂很快被埋藏起來,歷經千萬年出現在世人面前。 (康潔 張曄)